Skip to content

百度为什么掉队了

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《百度不要用户》这篇文章里的大意是:百度错过了移动互联网,等反应过来的时候,在2013年猛收购了一些公司来追赶对手或是时代,但都不成功,然后又开始后过来走到技术,大力发展AI,可惜,AI又是一个不是很成熟的事,需要没有上限的投入,而且在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事,然而整个KPI又设计在了盈利上,最后导致内部内耗严重,人才和管理层流失,最终离用户越来越远。

文章中有一个段落的标题是【做决策的是技术】,其中有话是这样的——

在“重技术、轻运营”的百度,产品的主导权和优先权在技术手里,产品和运营的立项话语权相对轻很多。如果是在 PC 时代,这无可厚非,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这就有很大的问题。

这就是中国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了,整个社会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待见技术的——平时都说技术不重要,但是当有问题出现的的时候,他们都会把问题都推到技术上

虽然我同意这篇文章中大多数观点,但是我对“做决策的是技术造成了问题”有很大的不同意,并不是我是技术人员,我只会站在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,而且,这个结论就是错的。

要证明这个事,我们就需要找一个反例,这个反例就是Google。其实,文章中所有的因为移动互联网出现而对传统互联网造成挑战的问题,Google其实都遇到了,然而,Google却走了一条完全与百度不一样的路。

当时,Facebook如日中天的时候,Google也有很多人才流失到了Facebook,而Google的所有产品线都受到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挑战,人们不再打开电脑了,而且把时间全部放在了手机上,于是,Google的搜索也变得麻烦了,就算Google也做了一个搜索的App,也没人用过。Google还做了Google Plus的社交产品,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。除此之外,还有众多的Google产品都在移动互联网下玩完,比如:Google Talk/Hangouts, Google Wave,Google Buzz,Google Reader……还有电商网站Google Checkout, Google Offers……如果你要看Google死掉的产品你可以看一下这个网页 – Killed By Google ,一共200多个产品,有好多你都没有听说过。

另外一方面,Google和百度一样,在云计算方面都没有跟上时代。百度的李彦宏,2010年03月28日,在中国IT领袖峰会上说,“云计算不客气一点讲是新瓶装旧酒,没有新东西”,可见出了战略上的错误。而Google则是云计算的倡导者,Google在云计算上的技术造诣绝对不会比任何一家公司差,但是Google走了一条很曲高和寡的路——Google App Engine,直接跨过IaaS上到PaaS,最终错失市场,现在整合进Google Cloud Platform,提供一整套的多种形式的云服务,尤其是其AI、大数据和数据中心的运营能力,才挽回一点面子,但还是被AWS和Azure抛在后面。而百度那边呢,百度的“百度云”做成了“百度网盘”……

可以看见,在过去10年,Google还是比较危险的,同样和是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所面临的风险和危机是一样的——流量入口开始发生转移,导致技术架构和方案也跟着一起转变。但是,今天的Google依然很成功,也是一个破万亿市值的公司,为什么呢?是不是因为Google那边是运营和产品说了算呢?显然不是,如果是那样,Google今天的结局可能和百度也会很类似。

Google 牛逼的原因有很多,我想在这里重点说几个跟开源有关的产品,让大家感受一下Google是怎么在落后的地方力挽狂澜的,这实在让人细思极恐:

  • Chrome浏览器。Google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微软的IE,这个用户入口如果失去了,Google的收入至少少一半(注:今天的天天在做慈善的Bill Gates,当年在浏览器市场上用操作系统垄断的方式把网景和Java都干得痛不欲生,最终引发反垄断诉讼才变得开放一点)。所以,为了要从当时占市场份额98%以上的IE抢市场,开源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(当时,还有用户体验,安全性和性能等其它因素)。

  • Android 操作系统。Android 操作系统本质上是为了对抗 Apple和Microsoft,这两个公司在操作系统上耕耘多年,而未来的手机入口成为必争之地,如果Google错失了这个阵地,那么,Google的业务量会受到巨大的影响。所以,Google必需争夺,而且还必需用开源来搞。试想,如果Google的Android不开源的话,今天的智能手机市场很有可能是Apple和Micorsoft/Nokia唱主角了。正因为开源了Android,所以可以让更多的人和企业以Android的方式参与进来,从而对Apple和Microsoft形成真正的对抗。

  • Kubernetes & CNCF。很明显,Kubernetes和后来的CNCF把云计算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——不再以资源虚拟化的云设施,而是以应用/服务/API调度为主的云计算。这个真的很猛,其目的主要也是要用一个新的云计算的形式来遏制AWS和Azure的发展,想通过Cloud Native的方式把云计算的游戏规则改变,从而让GCP更好用,另外,其也是开源的,并成立了了开源基金会,似乎是在告诉大众,无产阶级联合起来,对抗巨头。如果Kubernetes像Google的的论文不开源的话,估计也会错失当时竞争异常激烈的容器调度市场。

开源并不是Google的核心文化,Google有太多的好的东西,他都不开源,Google做死的产品几百个,但宁可放到垃圾桶里,他们也不会开源出来。所以,Google的开源,其本质上来说,还是为其商业逻辑服务的——为了抢夺别人的市场,为了后来者居上

当然,Google比百度成功的原因还不仅上面这些,上面这些只是想让大家看到Google的思路。这些思路,很明显都是技术的思路,不是运营的思路。Google虽然有技术,但也不是在所有的技术上都有优势,看看人家是怎么在自己并没有优势的地方抢市场的玩法,可能会对理解百度为什么掉队了会有更准确的帮助。

最后,Wikipedia上有几个和Google有关清单,可以看看。

看完这些清单,你可能会感觉到,Google 这厮也是什么都在干,所以,死的也很多。但这种大规模试错的产能,并不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有的。百度和Google的员工数量我在网上找了一下,只能看到2018年的数据,2018年百度有45000人,Google有98000人。人数少了一半,但是产能少了可不只一半。

另外,你再仔细看一下上面的清单,你会看得出来,Google做的这些产品和方向都有一种浓浓的技术味……而且,你会觉得,在技术上折腾,就算是失败了,也能让人感觉得到这家公司和团队不会差……

与《百度不要用户》这篇文章中所说的,百度的问题是“技术人员话语太强”,我觉得百度的问题是,不再做技术了……而公司出现了混乱的思维方式,无论是不是技术人员,谁都不会思考和做决定了……

(全文完)

(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– CoolShell ,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)

相关文章